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正式启动 首批公布284名被解救孩子的照片及信息 这25个孩子在河南获救 他们目前生活在郑州、开封等地儿童福利院 9月19日,民政部面向社会公开运行了自主开发的“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”,第一批公布了284名已解救儿童的照片及信息。 据了解,第一批儿童中,在河南省内,经打拐解救,有13名男童及12名女童,共25人,他们很多都没有名字,被解救时还不到1岁,目前生活在郑州、开封等地儿童福利院。郑州晚报记者刘凌智 这20个孩子目前生活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联系人姓名:赵静、燕博联系电话: 0371-67561033(注:法定工作日受理,受理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5时) 联系邮箱: 894598158@qq.com 这4个孩子目前生活在开封市社会福利院,联系人姓名:王芳、牛丽娟联系电话:13703787536、15237802990(注:法定工作日受理,受理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5时)其他联系方式:0371-22731332 在平顶山市被拐卖,目前生活在惠州市儿童福利院联系人:叶健生陈素娥联系电话:13809664603、13719615316 采集被解救儿童血样 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 民政部、公安部联合制发的《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》明确表示,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报警后,应当立即出警处置并立案侦查,迅速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,及时免费采集失踪儿童父母血样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。 公安机关解救被拐卖儿童后,对于查找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,应当及时送还。对于暂时查找不到生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,应当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救助保护机构抚养,并签发打拐解救儿童临时照料通知书,由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救助保护机构承担临时监护责任。 同时,公安机关要一律采集打拐解救儿童血样,检验后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,寻找儿童的生父母。 寻亲平台提供检索功能 “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”提供检索功能,搜索关键词包括:姓名、区域、解救时年龄、性别、身份特征、衣着等。 每一名经解救的儿童信息中,包括孩子的肖像照、姓名、被拐卖地、性别、解救时年龄、解救日期、解救时身高、解救时体貌特征、接收时着装、接收时随身物品、孩子自述、所在福利机构、联系人姓名、联系电话、联系邮箱等。 愿宝贝早日回家! 昨日16时,记者登录平台发现,网站的访问量已达到131.8259万次。 网友“Adams-C”: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父母,每个家庭都能幸福。 网友“vitasjing”:人贩子抓住枪毙。 网友“sycf会幸福”:愿宝贝早日回家! 网友“柏茹1988”:请大家一起转发,愿这些宝贝早日回家。 网友“雨亦歌雪亦歌”:最悲伤的是叫着陌生人爸爸妈妈,却不知道远方的至亲心碎的期盼。 “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”网址为:qgdgxq.mca.gov.cn (“全国打拐寻亲”汉语拼音的首字母) 原标题: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平台启动公布284名孩子信息 稿源:中国广播网 作者:陈进
北京晨报讯(记者 郑超)昨天,中国人民大学7760名新生开始报到,与往年不同,有6000多名新生在入学前填写提交了住宿调查问卷,他们可以通过调查找到和自己有相同爱好或生活习惯的室友,还可以自选卧具颜色和床位长度。其中30名身高超1.9米的本科新生,就享受了换床服务。
人大信息技术有关负责人告诉北京晨报记者,已有7125名新生网上完成身份激活,数字迎新将新生信息核对、照片上传工作前置,报到现场当天工作压力减轻。新生学号、班级、住宿等信息通过网络实时推送给每位新生。新生可以网上填写“住宿调查问卷”,生成数据交给相关部门参考。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。
据了解,有6733名新生在入学前填写提交了住宿调查问卷。约一半新生认为自己属于“早睡早起”型作息,每天睡眠时间为6至7小时;近四分之三的新生表示自己没有睡觉打鼾、磨牙等可能影响他人休息的习惯,喜欢安静、没有吵闹的住宿环境。
“我们尽量把生活习惯相同的新生安排到一个宿舍,”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助理田岩告诉北京晨报记者,“住宿调查问卷”涉及七八个类别,学校在安排宿舍时会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,但是,把所有打鼾、磨牙以及有吸烟嗜好的学生分门别类安排到一间宿舍不太现实。
“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,生活质量高,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前汇总,便于和学生、家长沟通,”田岩说,涉及身高一项,本科新生有大于、等于、小于1.9米选项,超过1.9米的新生有30人。这说明,新生身体这么高,原先的配置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,大学学生宿舍的床位一般分1.9米、1.95米、2米。对于超过1.9米新生,床位为2.2米加大床。新生通过网络,在三个厂商提供的卧具中,自选颜色和床位长度。
另外,“人大录取新生加分没有一个超过20分。”人大招生就业处王小虎处长告诉北京晨报记者。根据国家相关录取政策,今年人大新生中,政策性加分的考生人数由去年的358人减少到206人,减幅超过40%。
■报到现场
阿坝壤塘
第一人
昨天,来自四川阿坝州马尔康中学贫困专项学生尕尔王初,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手中接过一辆新飞鸽自行车(如图),这是学校为贫困生准备的价值1800元学习生活大礼包。阿坝州壤塘县是阿坝州最边远的县,长期以来,由于基础教育薄弱,没有一名学生考进重点大学。今年得益于专项计划,尕尔王初成为壤塘县第一个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。
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/摄
编辑:SN123